2025.07.04 邓梁
2025 年 5 月 12 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即 “南沙金融 30 条”。这一政策围绕优化和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提升跨境金融合作水平,强化风险防控与监管协调,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一体化发展,提出了覆盖六大领域的30条重点举措,令人耳目一新.
大湾区是国家战略的核心空间载体,承担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探路使命,是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关键举措的实施主体。作为 “一国两制” 下“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个法域”的特殊经济区域,其对金融领域的合作意义非凡。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后,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配套政策,不断推动大湾区金融业的发展。“南沙金融 30 条”不仅在金融产品与服务层面提出了创新性内容,更通过制度安排强化了与港澳在金融基础设施、市场互通、监管机制方面的协作,延续并深化了近年来大湾区金融合作的整体方向。
借此契机,我们在本文中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领域相关的重要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力图勾勒出区域金融一体化政策体系的整体脉络。(为方便读者查阅政策原文,每项政策后已附上链接,复制粘贴至地址栏即可查看)
1.中央层面政策
政策主旨
政策名称及发布时间
要点概览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的纲领性文件
《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2020.4)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规划旨在打造开放创新的国际金融枢纽,通过资本项目便利化、跨境理财通等举措提升资金流动效率,扩大金融业对港澳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同时强化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发展,完善"债券通"等市场联通机制,并依托港澳优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运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构建跨境监管协同体系,形成安全高效的大湾区金融生态,助力高质量发展。
支持前海在跨境人民币业务、外汇管理改革等领域先行先试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2021.9)
前海合作区空间扩容,并推进金融领域制度创新,包括: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试点,支持金融机构跨境证券投资业务,引入国际保险机构服务中资企业海外经营;深化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助力内地企业利用港澳市场进行绿色项目融资;同时探索跨境贸易金融和国际支付清算新机制,推进监管科技研究与应用试点,并支持香港交易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开展大宗商品现货交易。
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融创新发展
《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2023.2)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2/23/content_5743034.htm
30条举措涵盖打造澳门居民生活就业金融环境、与澳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现代金融产业集聚、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
推动前海深港金融市场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2023.2)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2/23/content_5743026.htm
ance with the investment portfolio strategies as agreed upon with the client
30条举措包括深化深港金融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扩大金融开放、发展特色金融产业等。其中,深化深港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包含:允许前海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通过境外上市补充资本金;支持企业利用香港开放式基金型公司(OFC)、有限合伙基金(LPF)等融资;探索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香港上市融资;推动ETF互挂及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
保险机构准入松绑
《关于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保险公司有关事项的通知》(2025.2)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2/content_7006425.htm
取消 “总资产不低于 20 亿美元”限制。有序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内地保险公司吸引港澳优质金融机构投资入股,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优化股权结构。
跨境支付便利化
《关于港澳银行内地分行开办银行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2025.2)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2/content_7005745.htm
允许港澳银行内地分行开办外币银行卡业务以及对除中国境内公民以外客户的人民币银行卡业务。
金融数据跨境流动
《关于金融领域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性开放的意见》(2025.1)
在金融领域推进制度型开放"压力测试",落实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对接要求,具体措施包括:扩大"跨境理财通"业务范围,构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并在横琴开展双币种金融服务试点;建立金融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与跨境流动"白名单"机制,推动数字身份跨境互认;对港澳地区,将开放措施纳入CEPA框架实施,并优先在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开展试点。
南沙金融30条:特色金融服务创新;推进市场互联互通
《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2025.5)
http://www.gd.gov.cn/gdywdt/zwzt/ygadwq/zxzc/content/post_4709791.html
支持科技创新、数字海洋及未来产业发展,便利港澳青年创业;推动跨境支付、信用融资和人才执业便利化;发展绿色、数字、航运等特色金融,加快跨境资管和国际租赁业务创新;推动期货现货跨境合作,简化保险和股权投资流程;深化港澳资本参与证券、资金业务,优化投融资和人民币结算流程;健全监管机制,保障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
2. 地区层面政策:
在中央政策引领下,南沙、前海等区域结合自身定位推出配套措施,为支持大湾区金融合作发展策略提供政策扶持:
地区
政策名称及发布时间
要点概览
前海
《前海建设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 2025 年行动方案》(2025.3)
https://www.sz.gov.cn/cn/xxgk/zfxxgj/zwdt/content/post_12052155.html
重点在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开展数据自由流动试点。内容涵盖优化跨境理财通、债券通和金融数据流通机制,建设数据验证平台,推进“深港征信通”;同时完善港人子女教育、住房等保障;联合香港推动AI+无人船、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打造深港科技与产业融合新高地。
南沙
《广州市南沙区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2025.4)
https://www.gzns.gov.cn/zwgk/zcwjjjd/zcwj/content/post_10202449.html
为落户机构提供最高1800万元奖励,对港澳及国际金融人才给予专项支持;对企业按利润或规模给予年度奖励,最高可达3000万元;并通过融资担保、保险补贴、人民币跨境结算奖励及资产跨境转让支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跨境业务的能力。
3. 港澳政策响应
港澳地区的金融监管机构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紧密对接中央政策方向,推动区域金融一体化发展。
地区
政策名称及发布时间
要点概览
香港
金管局深化金融合作六项措施(2025.1)
https://www.hkma.gov.hk/gb_chi/news-and-media/press-releases/2025/01/20250113-4/
推出 1000 亿元人民币贸易融资额度,提供 1/3/6 个月期限资金,利率较在岸市场低 50BP,新增港元 - 人民币货币互换渠道,强化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优化债券通至全天候结算,支持多币种债券结算,允许 “北向通” 债券作为离岸回购抵押品,提升保险资金运用效率;推动 IBPS 与 FPS 系统互联,2025 年中实现实时跨境汇款,香港居民内地消费支付时效缩短。
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签署
《关于修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二》(2025.3 实施)
https://www.gov.cn/gongbao/2024/issue_11766/202412/content_6993157.html
基于2003年CEPA框架,旨在进一步扩大金融、法律等专业服务领域开放,深化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
澳门
《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规划(2024 - 2028)》(2023.11)
https://www.gov.mo/plandiversification/sites/pland/files/e-book_C.pdf
规划重点部署包含现代金融在内的五大产业。政策指出,现代金融业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占比;同时深化区域协作,依托自由港优势对接大湾区市场,为澳门经济注入新动能。
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签署
《关于修订〈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二》(2025.3 实施)
https://www.gov.cn/gongbao/2024/issue_11766/202412/content_6993313.html
基于2003年CEPA框架,推进旅游、会展等产业开放,提出推动内地与澳门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这些支持性政策不仅提升了港澳在大湾区金融格局中的枢纽地位,也标志着区域金融协同转向更加开放、双向互动和共建共享的新阶段。
政策执行与落地
2024年9月26日,在第三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横琴世界湾区论坛的金融主题论坛上,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联合发布《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金融支持民生、金融支持实体角度,选取过去三年来粤澳两地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十个金融创新代表案例,展示合作区跨境金融创新的实践。
例如,在金融支持民生方面,横琴中行推出了针对“澳门新街坊”的跨境购房款结算便利化业务。在实现外币和人民币两种币种结算、解决首期款结汇政策堵点的同时,大大节省了澳门居民购房资金结算的“时间成本”和“脚底成本”。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珠海农商银行积极探索跨境创新模式,成功在澳门发行金额为5亿元的绿色金融债券。该笔债券是全国首单境内银行主体莲花债、也是澳门首单境内主体高级无抵押绿色债券。横琴农行与澳门发展银行、澳门农行等澳门银行机构开展CIBM业务合作。截至2024年7月,横琴农行为澳门银行机构办理CIBM业务托管规模超100亿元,带来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115亿元,人民币外汇掉期业务量超12亿美元。
另外,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深圳则在金融规则衔接的实操层面取得显著突破。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已有8家银行开展港人代理见证开户业务,覆盖香港近400个网点,累计为港人开立账户超40万户,交易规模达320亿元。此外,通过“跨境理财通”2.0等机制,香港金融机构服务内地客户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大湾区金融融合水平显著提升2。
我们的观察与建议
当我们将自2020年以来的各项中央以及地方政策进行梳理后,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早期政策多聚焦于具体环节的单向放开,例如账户开立、支付结算、跨境投融资等技术性或操作性便利措施,主要以降低个别制度门槛、打通单项服务流程为目标。这些举措虽属局部试点,却为后续政策积累了实操经验和建立了风险识别机制。随着试点落地和制度磨合的不断推进,政策重心逐步上升至区域协调与制度融合层面,体现出更为系统和长远的战略导向,即:大湾区的整体金融合作呈现出了“由点及面”、“由技术性便利向战略性融合”的递进趋势。以最近的“南沙金融30条”为例,其内容已不仅限于某一服务环节的优化,而是更加注重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监管协同机制、跨境风险防控等系统性要素的统筹设计,同时也延伸至公共服务、人才流动、账户体系等与“区域一体化”密切相关的领域。
通过这些金融监管政策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对大湾区极高的期许。这些政策背后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金融规则、服务体系和治理机制的协同联动,支撑起更高级别的要素自由流动——不仅包括资金和金融资源在大湾区内的自由有序流动,也涵盖人口、数据、企业与产业链的深度整合,带动这些要素在全国的自由流动,进而推动整个国家的开放和发展。随着企业跨境作业和居民跨境工作、创业、生活的便利程度不断提升,支付工具、账户体系、身份识别乃至基础设施的兼容性日益增强,大湾区作为制度协调统一的区域金融共同体正逐步成型。这一演进轨迹,正是从“局部试点”迈向“融合发展”的关键体现。在此背景下,三地企业尤其是金融机构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拓展机遇。
但是,伴随着开放与融合的巨大机遇,金融机构也将面临多重挑战。以下我们试图概括性地提出一些重点事项,抛砖引玉,希望能为各位读者带来些许裨益。
首先,我们认为 “一国两制”、“三个法域”是各机构在考虑大湾区整体治理结构、监管思路以及经济发展、融合趋势时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因此,各类金融机构在享受到政策便利的同时,需留意并遵守自身法域中涉及诸如资金、数据跨境流动等各项上位法的规定,同时关注不同法域之间就同一事项在法律、政策上的差异,建立跨法域合规审查流程,避免合规风险。
其次,金融在各个法域均为受到高度监管的行业,考虑到政治、历史、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三地的金融监管机构在整体监管思路和逻辑上仍然存在巨大差异。因此,我们建议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对接本地以及其他地区的监管机构,学习和了解其他地区监管规定,并以业务拓展及与其他地区金融机构的合作为工具不断丰富对其他地区金融监管逻辑的理解,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突破与创新。
最后,大湾区金融领域的开放与融合政策是国家战略,必然会为三地企业和居民带来多维度的福祉,区域经济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建议立足于该区域业务发展的金融机构做好前瞻布局并加强团队建设,储备熟悉并了解三地法规以及监管框架的复合型人才,为机构发展积蓄力量。
未来,我们会持续关注内地及港澳有关金融行业开放以及协同的政策,并为各位读者及时带来我们的观察与解读。
* 实习生王琬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1.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大湾区跨境金融发展报告(2024)〉发布:探讨金融开放实践新路径 发布粤澳十大跨境金融创新案例》,21经济网,2024年9月26日,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40926/herald/4a0d5ef15625435ef041c891d1ea0557.html
2. 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举行 2025 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2025 年 4 月 30 日,https://www.safe.gov.cn/shenzhen/2025/0430/2126.html。
声 明
君合官网所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得视为君合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该等文章的任何内容,请注明出处。未经本所书面同意,不得转载或使用该等文章中包含的任何图片或影像。如您有意就相关议题进一步交流或探讨,欢迎与本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