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实践中企业因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问题被调查甚至遭受行政处罚的情况并不鲜见。
日前,环保部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据此,进入秋冬季节后全国多地区陆续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对企业应急减排落实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实践中,由于重污染应急减排本身具有突发性、时效性、政策导向性等特点,在执行应急减排措施乃至面对突如其来的政府环保调查和处罚时,企业往往措手不及。在此背景下,我们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的法规要求以及一些合规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和整理,以期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的合规意识并加强管理和防范风险。
一、 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的法律依据
续《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重污染天气预警及应急减排做出了一些原则性规定,国务院和生态环境部分别于2018年颁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颁布《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和《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技术指南》”),规定了较为细致的减排比例和减排措施。上述文件将重污染天气划分三个预警等级并规定了相应的减排比例要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的应急减排比例在黄色(III级)、橙色(II级)、红色(I级)预警期间应分别达到全社会排放量的10%、20%、30%以上。实践中,不同地方政府也可能调高前述比例。
二、 重点行业分级差异化管控要求
《技术指南》针对15个重点行业(钢铁、焦化、氧化铝、电解铝、碳素、铜冶炼、陶瓷、玻璃、石灰窑、铸造、炼油与石油化工、制药、农药、涂料、油墨等),根据相关指标(例如:工艺装备水平、燃料种类、污染治理技术、排放管控和限值、监测监控水平、运输方式清洁化程度等)将企业分为A、B、C三个绩效等级,就每个行业的不同级别的企业实行不同的减排措施和管控,A、B级企业将在省级相关主管部门网站予以公布。该等绩效分级评定关系到企业在具体减排措施、检查频次等方面的差异化要求;一般而言,C级企业面临的减排措施最为严格,而A级企业不作为减排的重点并减少检查频次。以铸造行业为例,A级企业可结合实际自主采取减排措施,B级企业在橙色以上预警期间停产所有涉气工序并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C级企业在黄色以及以上预警期间停产所有涉气工序并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此外,非重点行业企业也应进行差异化应急减排,但其进行减排的管控措施更多依赖地方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三、 企业未落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法律后果
上文所述之政策和指南主要是针对政府组织应急减排的角度提出要求,却较少对企业减排措施进行直接的规定。实践中,很多企业缺乏相关的合规认识和经验或存在认识偏差和经验不足,从而导致未能及时、准确地落实应急减排措施。近年来,政府部门对于应急减排的监督和执法力度仍在加强。针对 “未落实应急减排措施”的企业,政府部门可能采取通报批评、降低企业绩效等级、计入企业诚信档案予以公开、行政处罚等多种监管手段,甚至可能导致刑事责任。就行政处罚而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96条和121条,拒不执行停止工地土石方作业或者建筑物拆除施工等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的企业可能面临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 企业如何防范应急减排的合规风险
企业首先应当深入学习和切实领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避免错误认识导致具体实施中出现不合规情况,应重视绩效分类评定,通过提升清洁生产水平等方式争取较高的管控评级,并应谨慎地制定“一厂一策”应急减排实施方案和填报减排措施清单,将具体应急减排实施方案在工厂内进行公示,同时在实际运营中严格落实应急减排实施方案和所填报的减排措施清单,以便配合政府部门不时的应急减排检查或调查。在政府检查或调查中,企业应积极澄清事实,避免可能误会;且企业应在知悉政府检查或调查后第一时间结合自身经验以及涉案的标的金额及难点等考虑是否聘请专业的环境律师介入并商议策略。
五、 结语与建议
在当前国家加强重污染天气防治和环保执法的背景下,总体上企业应加强对应急减排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认识;在面临政府检查或调查时,在法律的框架下通过正当的程序和有效的申辩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即使在存在违法行为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法定情形范围内争取免于处罚或者在法定罚款区间内争取最低的罚款,而环境律师的介入可以在不同环节(如情况说明,行政案件中的申辩、听证、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的;就此,我们也将持续和大家分享。如您有任何具体的问题,欢迎邮件联系我们:ecoenvpro@junhe.com。
关于君合环保团队:君合是一家顶尖的中国综合性律师事务所, 有约800名律师。它是中国环境法业务领域的先驱并且是中国最大的环境法律师团队之一, 为跨国公司客户在EHS领域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包括项目开发和设立合资公司,并购交易和生产型企业的日常运营, 涉及EHS合规, 政府调查, 及相关处罚和罚款的行政复议和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