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9 曲惠清
前 传
穿上红丹丹发的蓝色T恤,君合公益小组成员之一的我摇身变成一只公益鸟,开始了长达0.5天《触•觉-从卢浮宫到世纪坛》的志愿者生涯。工作任务很简单,就是引领盲人“看”卢浮宫18件传说中的雕塑(表激动,不是原件,是石膏或树脂材料的复制模型)。
一个月前,红丹丹“心目影院”的主讲人大伟老师就如何引领盲人及如何给盲人做讲解,对志愿者进行了特别细致的培训,世纪坛大讲演厅听取培训的志愿者人头攒动。我记住了最核心的两点:
引领盲人走路要将他们递过来的胳膊夹在腋下,一起走;
引领盲人“看”雕塑要抓着盲人的双手首先从雕塑的头部开始触摸。
值得一提的是志愿者和大伟老师的Q&A互动时段:
大部分雕塑为全裸或局裸,怎样带领盲人触摸特殊部位?要不要回避?
作为志愿者,要以专业的态度引导盲人触摸,因为这是他们“看到”的唯一方式;
用词上要学术,比如敏感部位称作“胸部”、“臀部”、关键点可以称为“下部”……不出现乳房、屁股等等词汇;
除非盲人刻意回避,志愿者应引领盲人“看到”雕塑的全部细节。
如果盲人摸两下就不摸了怎么办?
盲人不愿触摸,是志愿者的工作失误。盲人来世纪坛,就是为了“看”雕塑。志愿者要通过自己的引领和讲解,激起他触摸的欲望,让他们通过雕塑的姿势与肌肉线条,感受到身体的力与美。
本来我没把这当个问题,听完大伟老师淡定的讲述,不由得呼吸障碍,连咽两口唾沫……天哪,握着陌生朋友的手……内心汹涌外表淡定的触摸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学名“关键点”)……还要激起对方的欲望……顿时压力大的抬不起头来。
时光如电,该来的总会来。
第一次握你的手
10月15日清晨9:45分,我接过明眼人大叔递过来的老伴儿盲人—一位七十多岁的大婶儿的手……昂首挺进“讲池”……
最先触摸的是“克罗托那的米隆”,这位老年廉颇试图徒手劈开一棵开裂的橡树根,却因为双手不能从树中取出,而被狼吞食了。这尊雕塑同常人大小,动作常规,容易把握。我按照昨儿个半夜背好的讲解词,照猫画虎了一番,并重点带着她触摸了双手和树桩的部分。
克罗托那的米隆
开局良好,志愿者朋友和被志愿的朋友马上熟络起来,双方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下面的触摸(新华社报道)。
时光女神划过我们飞舞的指尖、划过我上下翻腾的舌头,划过“张弓的战士”、“驯马的女骑手”、划过“美慧三女神”、划过……划呀划呀,划过“伊卡尔和德达尔”,停驻在“伊卡尔倒地”面前。
此时,我早已抛开讲解词和志愿者服装带来的有形无形的束缚和压力,得意忘形、面目全非地甩开膀子自由发挥起来,“屁股”,“大腿”之词不绝于耳。
伊卡尔的故事出自《变形记》。因为他过于接近太阳,融化了维系翅膀的蜡而掉下海去。他的父亲,建筑师德达尔为了关押食人兽米诺托勒斯修建了迷宫,又制作了这对翅膀以便让父子俩能够从迷宫中飞出去。然而伊卡尔过于鲁莽,违背了父亲订立的规则,最终淹死在海里。
雕塑中这名带羽翼的年轻男子躺在地上,他的躯体从轻微后仰的头部到右脚尖呈凸起的弓形。右臂离开上身,像脱散开了一样,左臂紧贴身体,将一块衬布拉到腹部。从翅膀上散开的带子可以断定这是伊卡尔,右翼上的羽毛将下体遮住。卷起泡沫的海浪拍打在岩石上,延伸到伊卡尔的右腿下。
伊卡尔倒地
回忆那一刻让我血脉喷张无比难忘的瞬间,依然幸福的冒泡儿。
对,问题就出在海水和浪花儿上。因为这款雕塑的造型较比奇特,不易把握,所以我特别详细的反复讲解,并带她反复触摸。肉体部分触摸完成之后,连底座儿的岩石和浪花也没放过,一一重现伊卡尔坠落海上的现场环境。我携着她的手,沿着底座儿向上移动,缓缓触摸到卷起的浪花,一边请她细细体会潮水涌来拍打岩石激起浪花的情形。
突然间,她无比惊喜的问:“啊,浪花就是这样的嘛?是吗?”
我让盲人大婶儿第一次看到了浪花!!
神啊,我心灵的全部阴暗角落瞬间被完全照亮了!!!
仙乐四幔回响,万朵飞花从天而降……
啊呀呀,即使是站在海水中,盲人能触摸到海浪的拍打,却无法“看”到浪花的样子。而雕塑,雕塑能够将物质动态的瞬间凝固并全方位立体再现。对于通过触摸认识世界的盲人,雕塑是最简洁、直观的手段!终于理解了《触•觉-从卢浮宫到世纪坛》主办方的良苦用心。
我们一遍遍抚摸着静止的海浪,像抚摸情人的身体一样温情又虔诚。我语无伦次口沫横飞的把自己能想起来的有关浪花的知识全讲给她听:……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月亮和潮汐的关系问题……大海和浪花不得不说的故事……
摸得塑像起泡脱皮,说得我一嘴浪花……乃去。
后来,自恃让盲人大婶看到了浪花的丰功伟绩,我迅速把自己的志愿者服务身份调整到精神导师层面。抛弃传统的传帮带方式,开始有问有答的互动式教学。
我(隔岸观火):我们正站在雕塑的正面,你自己来摸摸看,他是什么姿态?他在做什么?
大婶儿(触摸中):他站着,向前看,左手抬得很高,手里拿着……拿着什么?
我(赞扬中):很多很对。他拿的是(迅速歪头看了眼边上的题板)……葡萄啊
导师曲和学员大婶儿都很开心,互相鼓励了一下。
最让人鼓舞的事发生在阿特兰特雕塑。
大婶自摸到了姑娘的左手,问:她手里拿的是什么?
糟糕,词儿不熟,赶紧看题板:啊,是匕首。因为匕首的尖儿断了,所以您不好判断。还有刀鞘呢。一起找找看。
我用眼、大婶用手,迅速进入寻宝环节。正当我在姑娘右侧腰部一通乱翻时,大婶捅我:你看这个是不是?
阿特兰特
果然。盲人竟然胜过明眼人!我克服郁闷大度地热烈表扬了该学员,大家同时high到极点……
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
下班收听广播,才知道10月15日是世界盲人日,我歪打正着,赶上介拨儿啦。回味上午志愿者生涯的澎湃浪花,顿时神清气爽。
如厕时,幡然想起:自古有云,相见不如想念。
也许恰前因为盲人大婶同学受视力局限,想象力反而十分奔逸。会不会,她脑子里的浪花,比,我让她看到的现实版浪花,曼妙千百倍呢?
无比纠结中……
无论如何,祝普天之下,盲眼人朋友和明眼人朋友,生活快乐,天天快乐!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