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7 李骐
前 言
答应君合市场部拍摄《青年律师执业发展与个人成长》,是因为今年我开始着手实施一个酝酿许久的计划——分享那些鼓舞我的人和事。分享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我在上海、纽约和加州(天知道下一站我会在哪里)的故事,例如《那些激励我们的人和事》和《游学连载》;另一部分则如本篇——也就是这个系列的第一篇——分享我的执业心得。
我的分享原来主要是文字的。大概是小时候牙齿长得不好,我很少答应录制视频或音频节目,人生迄今也就三四次而已。疫情期间,我所敬仰的人物开设的油管、播客和视频公众号给了我很大启发;君合市场部的热情邀请以及各种支持,极其到位,令人非常感动。因此我决定走出我的舒适区,借君合市场部的广阔平台拓展我的分享。
沟 通、沟 通、再 沟 通
(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天下所有的大事业都是从小习惯开始的。
从法学院来君合做实习生的第一件事情往往就是研究法律。我说话很快(你现在在视频里看到的,是我这几年相对慢下来的语速),实习生或者律师(以下有时我把他们称作“同学”)往往没有听清但不敢发问(我有那么吓人吗?)。结果是,当同学们离开我的办公室时,我会觉得你已经理解了我的要求;如果你不理解,你(而不是我)应当会向我澄清。
实际的情况则往往是,小同学并没有听懂我的要求,或者并不知道TA其实并没有理解我的要求,然后就开始做研究。同学往往非常认真,赶了两个通宵,按照君合法律研究的格式做了一个洋洋洒洒的备忘录。格式里有前言、假设和结论,并大段地引用法律原文(注重法律原文值得表扬!),仿佛是一篇毕业论文。等我拿到这篇论文的时候,已经是三天以后了。看了报告,我一方面赞叹同学的努力,一方面却还是没有拿到我想寻找的特定答案(我心里其实还会想,客户会不会为这样一篇论文付钱)。此时,给我们研究的时间可能已经所剩无几了。
所以,即使是主要由一个人完成的法律研究,在律所也经常是一个团队工作。作为布置任务的一方,我期待的沟通方式是这样的:
1、同学拿到我的指示后,在结束我们谈话之前,将自己对工作要求的理解当面向我重复核实一下,以便及时澄清彼此可能的误解。核实的内容可能会包括:
工作的确切范围和内容。以法律研究为例,范围和内容过宽或过窄都不好。同时,研究有时候会是一个从窄到宽,或从宽到窄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时常交流。TA和我要有这个思想准备。
研究汇报的形式,包括:口头汇报还是书面汇报;汇报是粗略的还是详细的;TA和我沟通的方式——当面、电话还是电邮?许多时候,电话或面谈比书面沟通有效很多。但许多同学会倾向书面交流,因为他们想避免和上司见面。因此,我需要努力做到的,就是让每次当面交流变得愉悦,不给同学造成太大心理负担。
工作完成的截止点。
2、同学就法律研究的方向和形式有了粗略想法后,我会期望TA及时征求我的意见,以便统一我们彼此的想法。这是因为再缜密的人都不可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提出问题的全部内涵和背景。及时沟通一方面会给我机会将全部(经常是变化的)背景向研究者做出补充,也可以让我倾听研究者所遇到的问题,以便根据TA的反馈和客户的要求做出及时调整;
3、同学应当及时告诉我TA大概的进度,以保证我们对研究成果的交付时间有共同合理的预期。对我们彼此是一个鞭策(accountability),还会帮助我对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例如突然发现一个不能很快解决的法律障碍)有时间准备预案。TA应当像实时位置分享一样,经常让我知道TA研究工作的进展,以便我们及时共同审视研究的方向;
4、在成稿之前,TA应当与我沟通,就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最后的澄清和讨论,并了解我对研究成果的接受程度,避免在成稿之前在编辑上浪费时间。
因此,一个法律研究是两个人互动、一起寻找答案的过程;是思考、验证、研究、寻求反馈、纠偏和质量监控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向老师单向汇报的过程,这需要双方的主动交流。我应当主动告诉同学我对形式、内容、进度的期待,也应该鼓励同学及时澄清问题。一般来说,在向一位新同学布置任务前,我会看一下TA的简历,或当面询问TA的学习、工作经历,以便了解同学的知识和经验背景,对TA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所心理准备。而新同学则应当鼓起勇气,主动和长辈和同事进行沟通。
有一年,君合上海办公室来了一位实习生X同学。X就读的大学不是985;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大学还有法学院。X同学一有机会就会和合伙人攀谈,问他们有没有任务给她。面对这个瘦瘦小小、已经非常忙碌的实习生,许多合伙人都不太愿意再给她什么工作。但X同学会直接和合伙人说,我知道我的学校不那么出色,也知道我只是一个本科生,但我就是想要通过实习证明自己,然后有正式工作的机会。合伙人们就成全她,给她各种工作。她每天工作到深夜,也毫不犹豫地将她求职的渴望告诉每一个合伙人。X最后成了君合从这所不知名的法学院录用的第一个学生。讨论是否录用她的时候,上海几乎所有的合伙人都为她说话。X现在是君合的一名合伙人。
X是敢于沟通的典范。其实,绝大多数合伙人都愿意倾听年轻人的想法,也欣赏直白而有决心的年轻律师。但年轻人鼓起勇气向长辈直言自己的想法并不容易。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这意味着改变他们在交流中比较被动的习惯。也正因为如此,当你是敢于沟通的那位年轻同学时,机会的天平就会开始向你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