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发布 / 君合人文 / 君合人文详情

七连载之三:归来兮,律海浪尖上的弄潮儿之刘林飞

2019.10.05 李逸

1994年7月1日,酝酿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正式颁布施行,中国企业终于步入了与国际市场惯例接轨的规范化惯例时期,一种叫做“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新模式在国有企业中开始推行。它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求管理者按照《公司法》来管理企业和建立新的管理制度。这是新中国第一部诞生的公司法,公司治理立法渐趋规范化。

 

时隔1个月后,1994年8月,刘林飞来到君合,但此时的他并不是正式加盟,而是以外国律所执业律师到中国律所交流的身份,来君合“看看”。


 image.png


刘林飞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均是医生。他是文革中毕业的中学生,动荡岁月中,没能认真读几年书,17岁就开始工作,烧过工业锅炉,当过装卸工,甚至还在食品商店卖过几个月白菜土豆。这个期间,他偶然结识了一位被打成右派赋闲在家的老教授并与之成为忘年交。空暇时,除了借读老教授家中未被没收、烧毁的藏书外,他开始跟老教授学起了英语。1977年初,20岁时,刘林飞参军入伍,在牡丹江当兵。恢复高考制度后,他从部队考入黑龙江大学英语系,穿着军装读了四年大学。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1985年硕士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全国人大研究室从事国际问题和西方议会制度研究。两年后,刘林飞赴美留学,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学院从事美国议会及立法制度研究,次年以美国政治学会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国会议员办公室工作。


 image.png


1989年秋,刘林飞进入美国堪萨斯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博士(JD)学位。当年,在美国法学院读法律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很少,在他所就读的法学院,同年级里他是唯一的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读书的暑假期间他开始在堪萨斯市一家有名的律师事务所实习,1992年毕业后遂正式加入该律所工作,同年顺利考取了密苏里和堪萨斯两个州的律师执照。在美国执业期间,刘林飞主要从事房地产、保险及日常公司业务。很快时间到了1994年夏天,此时,刘林飞己适应了美国律所的工作,太太已在美国博士毕业,正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们的女儿即将出生,他们夫妇已在美国安顿下来,对未来生活已有安排。


image.png


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中国已开始大踏步改革开放,大量外资涌入中国。看到国内的变化,刘林飞的心开始不安份起来,他所在的美国律所也想多做些美国企业去中国投资的业务,同意他去中国律所交流考察一段时间,工资照付。刘林飞在一年之前,曾经利用回国出差的机会,拜访过几家北京的律师事务所。于是,他以英文分别发函给他相中的其中几家,希望去短期交流。所有回复他的传真中,只有君合的信件是没有英文错误的,这让刘林飞觉得君合与众不同,加上他知道君合正大力拓展涉外业务,非常欢迎他来交流。于是他决定选择君合,作为他考察的“落脚点”。而这个回复他英文信件的人,就是君合创始合伙人之一的王之龙先生。于是,这一年的8月,刘林飞回到北京,来到了君合。他没有想到,这个决定将从此改变他的职业与生活轨迹,开启他与君合持续至今的缘分。

 

截止到1994年底,全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21718个,协议外资金额3033.0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55.77亿美元,已开业的外商投资企业约为10万家。1995年6月,中国原国家计委、经贸委、外经贸部首次联合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这是中国在规范外商投资、引导进出口贸易方面出台操作性最强的一部法规。中国外商投资的这股热潮让很多外国公司都在考虑和洽谈到中国设立企业。


在君合“交流”的刘林飞,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的巨大变化,这个变化深深吸引了他。他越来越觉得,在美国做律师,收入不错,但以做美国法律为主,意义不大,无非是份不错的工作而已,但这不能发挥他的双语能力,无法发挥他对于中国市场、制度与文化了解的优势。而后者,恰恰是看好中国市场的多数外国律所律师所不具备的。同时,他看到了中国法律市场的快速发展,很希望以自身能力助力中国法律的建设。“我们那一代的人,做事情有个情怀,这还真不是简单挣点钱的事儿,人总是希望能有更大的价值,发挥更大的作用”,刘林飞笑着说道。


 image.png


在君合交流期间,刘林飞以其良好的法律功底和流利的英文,帮助很多君合合伙人处理了很多英文法律文件,君合涉外法律文件的质量明显提升。君合的创始及早期的几位合伙人们看到了刘林飞的实力,他们的眼光不仅仅只局限在一方小天地,他们着眼的是更大的格局。他们真切地希望,通过吸纳像更多刘林飞这样双语流畅,又有先进国外执业经验的人才加盟君合,为君合打造一支涉外业务的超强战队。于是,几位创始合伙人开始轮番劝说刘林飞回国加入君合,相信他回来一定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尽管美国生活舒适,但中国法律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却更加吸引刘林飞的目光。1994年深秋,他结束在君合的交流。离开君合返回美国之前,君合合伙人召开会议,全票通过邀请他加盟君合。对于刘林飞,君合合伙人这个热情的决议,是个难以拒绝的邀约。他握别君合的合伙人,相约两个月后北京见。


1995年元旦刚过,刘林飞辞去美国律所的工作,告别太太和刚刚出生几个月的女儿,重新飞回北京,正式加入君合成为合伙人。初入君合,他就被选为君合三人管委会的委员,开始了之后多年参与君合管理的岁月,并曾任君合管委会主任。而他当年与家庭的作别,也开启了与家人长达十几年的大洋两岸生活的岁月。彼时的中国律师业,连律师法都还没出台,业务水平与成熟的英美等发达国家律所相比更是天差地远。君合当时全部律师不过四十多人,与如今近千名律师、十几个分所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刘林飞并不能百分百确定,在前方等着他的就一定是阳光灿烂。对于当时的他,放弃当年在美国颇为令人羡慕的既得利益,投入到一个发展的市场及不确定的未来当中,去做一种试探者、先行者,多少还是需要有一点勇气和冒险精神的。好在他想回国发展的决定得到了太太的理解与支持,“因为她知道我是个不安份的人,是个有点想法的人”,他笑道。


 image.png


当时的中国,外商投资热潮迭起,但却非常缺少中英文流畅、熟悉英美普通法体系的涉外业务律师。君合当时在国内已经因涉外业务而开始声名鹊起,刘林飞正式来到君合后,作为加入君合的第一位拥有美囯法律博士学位(JD)的律师,很快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不久即成为君合涉外业务领域的大腕和创收榜上叱咤风云的“大诸侯”,多年中不止一次名列君合创收榜首。


二十多年来,刘林飞带领团队,先后为上百家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及商业银行、基金在华的投资、并购、融资及国内大型企业的涉外业务提供了大量法律服务,业务遍及房地产、保险、银行、电力、及各类制造业等领域,并与很多国际律所的同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他曾多年被几家国际律师评级机构列为中国外商投资及并购业务的顶级律师之一。


image.png


刘林飞在工作上的“拼命三郎”精神,是那个年代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的记忆中,最无法磨灭的影像。他每天极少在午夜前离开办公室。他的一天通常是这样度过的:白天,他参加各式各样的业务及管理会议、安排律师工作、处理能迅速处理的业务;律师下班前将完成的合同、备忘录等文件呈放在他的桌子上,经常一码可以码上一排。晚上,他和一起加班的律师在楼下吃个晚饭后,便开始了挑灯夜战、埋头修改这些文件的过程。他的客户绝大多数是欧洲、特别是北美公司,因为时差,中国时间晚饭后,客户通常刚上班。所以,刘林飞很多与客户沟通的电话会议时间是从晚上开始的,会后他还要改文件,熬夜到凌晨二、三点,是很正常的现象。就这样,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这样的节奏一直持续了十几年。“那个年代,做涉外业务,必须冲在第一线,因为当年懂英美法律语言与文化、英文流畅的律师不多,要想保证工作质量,你必须亲自操刀、把关。那个年代,难的不是中国法律多么复杂,难的是没有具体可依法规的情况下如何处理,这就需要对中国的体制与政策精神有深刻理解。”刘林飞感慨地说。

 

“做律师是个很苦、很熬人的行当”。十几年前,刘林飞接了一个颇为复杂的并购项目,合作的美国律师发来了一个他们起草的八十页的主合同,请他审阅修改。因为要求时间很紧,他连续熬了三个晚上,到交稿当天的凌晨四点终于完稿,给美国律师发出去后,累的两眼红血丝的他开车回到家,刚入家门,准备马上冲个热水澡上床好好睡一觉时,美国律师打来电话,说不知何故,邮件所附的改好的合同没有收到。没办法,他只好拖着困意浓厚的身体,再次开车返回办公室,打开电脑,把文件重新发一遍,待二十分钟后美国律师来电话确认文件完好收到后,才放心离去。等回到家中时,天已大亮。五个小时后,他又出现在办公室,因为白天还有大量工作等待他去处理。那个年代他有多忙碌呢?最多的时候,他曾带领几个团队同时操作六个外资投资并购顶目,这还不包括毎日需要处理的若干客户的日常业务,他回忆道。


 image.png


巩军曾经说,刘林飞是他当年最心仪的君合三人管理“梦之队”中的一员,并评价他:“做事情很细、很细。”这个“细”,不仅体现在他的专业上,还表现在律所管理当中。1995年底,他来到君合后看到君合当时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案,觉得不够细致完美,有不少模凌两可的地方,于是利用圣诞节回美国探家期间,自告奋勇帮君合增补完善这份重要文件。他点灯熬夜,几易其稿,将原本较为简单只有几页的框架方案,充实至几十页,使君合的分配方案成为更具操作性的文件,并获得君合合伙人会议一致通过。这个详细的方案,规范了君合未来多年的分配细则。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一个律所的专业性体现在各个细节处。刘林飞坚信,细节决定业务的质量。举个例子:刘林飞刚参加君合的时候,君合已经开始对不少国外客户采取按小时收费的方式,但当时的律师们都是把工作小时记在笔记本上,月底收集整理后出具账单。他来到君合后,参考在美国律所使用的工作记录(time sheets), 设计了君合统一的 time sheets, 要求全所律师使用。再比如,客户来了如何接待,穿不穿西装;客户到了会议室是要倒杯茶、咖啡,还是递上一罐可乐;前台的秘书应该如何接待来访客人,一个咨询电话进来,应该转给谁处理;工作记录记完了多长时间内应该交给秘书输进计算机系统;英文的工作记录要怎么记,是大写还是小写,分号还是逗号,是现在时还是过去时等等律所运营管理及业务上的细节,刘林飞都一一关注并耐心给年轻律师进行培训。他还记得多年前,和马洪力律师主动请缨,两人找了个京郊的招待所,挑灯夜战一个周末,为君合写出了第一本后来君合使用多年的英文简介。


 image.png


刘林飞的“细”,还体现在他培养人才方面的细致和严格,从合同的行文与法律分析的逻辑,到带领年轻合伙人及律师谈判,他都反复予以指导与示范。他是君合出了名的“严师”,多年来,他带教并培养了一批青年律师,并与其他君合海归同事一起,将君合的涉外法律文件的质量提升了一个台阶,助力君合成为中国涉外业务中客户与业界公认的顶级律所。

 

“严师出高徒”。对于刘林飞来说,律师手艺的传承恰如匠人带徒,精雕细磨,口手相传,直至创造极近完美、精益求精的深远天地。而他在带教律师过程中展现的专注、智慧和一丝不苟,让受教者受益良多。当岁月逝去,年华不在,作为君合最早一代外商投资与并购业务的专家之一,他当年培养的不少称其为师傅的年轻律师,如今早已傲然挺立,独面风雨,成为君合涉外业务中的中坚力量。

 

从90年代未开始,君合一直作为中国律师业走出去的排头兵不断上下求索。中国律所最早在国外设立分所起源于1993年,当年君合律师事务所首先在纽约设立了分所。而加入国际性律师行业组织,也是中国律师事务所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的方式之一。早在1996-1997年,君合就是两大国际律师协作组织Lex Mundi和Multilaw中唯一的中国律师事务所会员。因为英文好、熟悉国际律师行业,刘林飞受托作为君合与Lex Mundi的联络人,为推动君合“走到国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自九十年代起的十几年,是中国涉外业务高速发展的黄金年代,那一代的君合海归们,为君合培养了一个注重质量、与国际接轨、业务精良的涉外律师队伍,使得君合业务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君合涉外业务最为繁盛时,曾占到君合整体创收的80%。而因涉外业务含金量高,也使得君合有雄厚的资本去扩大规模、高薪招聘优秀人才,从而打造出了一个中国涉外业务的顶级团队。也正是因为这一代海归精英的不懈努力,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乃至律师生涯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君合,才使得君合的涉外业务发展为中国律师界的翘楚。


君合是两大国际律师协作组织Lex MundiMultilaw中唯一的中国律师事务所成员,同时还与亚欧主要国家最优秀的一些律师事务所建立Best Friends协作伙伴关系。通过这些协作组织和伙伴,我们的优质服务得以延伸至几乎世界每一个角落。
北京绿化基金会与君合共同发起的“北京绿化基金会碳中和专项基金”,是中国律师行业参与发起设立的第一支碳中和专项基金。旨在充分利用公开募捐平台优势,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宣传碳中和理念,鼓励和动员社会单位和个人参与“增汇减排”、“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