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9 马建军
时间:9月1日至9月5日
1、第二阶段
从卡尔加里开始,旅行进入了第二阶段。此前已经穿过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此后如果一切顺利,还将穿过艾伯塔省、萨斯喀彻温省、马尼托巴省、安大略省、魁北克省、新布仑瑞克省、爱德华王子岛省,新斯科舍省,最后到达哈利法克斯。预计第二阶段全程6,000公里~7,000公里,加上第一阶段,总里程将超过10,000公里。
由于取消了去北极圈的计划,因此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可以放慢脚步,不必赶路。加拿大东部通常在9月下旬到10月初展开它的斑斓秋色,因此现在走的慢一点,大概可以在那个时候穿行于著名的枫叶大道,饱览加拿大东南部山地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象。一路上,每当有人听到我要去哈利法克斯,好像都会和我说:“哦,那地方现在去可漂亮了”。这让我十分期待。
2、大草原
9月1日~2日,穿越艾伯塔省。住卡尔加里和梅迪辛哈特。
艾伯塔是草原省。从班夫出落基山后,迎面扑来的就是漫无边际的大草原。公路在草原中间蜿蜒起伏,直达天边。路的两边都是黄色的草场,向左右两侧展开来,也是无边无涯的。牧草收割了,被收割机卷成捆,一垛垛地扔在田野里等待装车。沿途山坡或丘陵上有三三两两的牛群在吃草。天高草低,气象万千。前几年曾经和朋友一起去加拿大北方哈德逊湾一带的湖群中划船,半个月内每天在湖里划五到六个小时,穿越了一个又一个大湖。几乎在每个湖上都是四顾茫茫,水天一片。好不容易花几个小时划到湖的对岸,接下来又是一个同样的湖在前面等着。这次穿越草原省,和那次的感觉差不多,老是在往前开,不知道边在哪里。
艾伯塔也是著名的石油省。沿着公路,有时可以看到田野里有磕头机在抽油,但数量不是很多。看不见规模化生产的迹象。加拿大的石油储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占世界第二位。但由于这些石油多为是油砂形态埋藏,因此开采不易。加拿大油砂占全世界油砂储量的80%,基本上未曾开发。在某种意义上,这使得加拿大成为了美国的战略大后方。美国坐拥维持一个帝国所必须的绝大部分资源、领土而无需依赖其他大陆,这真是它的国运。艾伯塔省的三A牛肉名闻遐迩,但这次穿越,停留的都是郊外的旅店或小镇餐馆,无缘口福,也是一次遗憾。
按照现在考古界的说法,10,000至20,000多年以前,东亚地区的原始人类经白令海峡的陆桥进入北美,定居于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育空地区,不久又随着气候变化,沿着落基山东西两侧南下,逐渐进入北美中部,后来又自西向东扩散至整个美洲,成为后来的印第安人。艾伯塔省曾经是这些原始人类迁徙路线的重要通道,也是美洲中部印第安人的故乡。当时这片草原上到处都是成千上万的北美野牛。印第安人以猎取野牛为生,其方法通常是将野牛驱赶到悬崖边,让野牛刹不住脚跌下悬崖摔死,然后获取它们的皮毛和骨肉。现在想像狩猎场面,一定声势浩大。早年看《与狼共舞》里曾经有所再现,印象十分深刻。现在卡尔加里以北一点还有一个野牛跳崖保护遗址,属于艾伯特省立公园。上次去埃德蒙顿时曾经经过,可惜都未能绕过去看一下。
3、风从虎、云随龙
在草原省开车,最大的困扰就是风。从出山开始,强劲的大风就让我不得不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自始至终牢牢抓住摩托车的龙头。否则一不留神,真的会被风吹到公路对面的沟里去。由于公路经常是走S型的,因此风的方向也老是在变,不知道下一个弯道风会从哪里过来。开到后来觉得这风简直是在玩弄我,一会儿抓住前胸使劲的摇,一会儿又在背后猛力的推。有时候狂暴起来仿佛要把人掀起来扔地上,但不到一分钟又突然清风拂面,温柔无比。头两天开车,被风搞得十分抓狂,但心中不断提醒自己,最终也走过来了。走完艾伯特省,觉得这风真是盘踞在这个大草原上的一个妖精。后来骑车者过此需当心。
与风相比,云更可爱。每天在路上看不够。草原的天空有各种各样的云。有的是一缕缕的,有的是一团团的。由于大气十分清澈透明,有时候可以从摩托车的反光镜里看到,在很远很远的后方,有一朵小小的乌云。渐渐的,看着这朵云跟了上来,不一会儿就在身后迅速展开。前面虽然是明媚的天色,后面却已是魔障重重,仿佛在《魔戒》里被魔军追杀一样。但有时又恰好是反过来,身后阳光普照,一派光明,但前面又是阴森森、黑压压的一片,令人觉得自己是唐吉柯德,正在骑着马冲向风车。人类的神话大概都是这样想像出来的吧。中国古代神话里,黄帝和蚩尤战于逐鹿之野,黄帝使应龙女魃,蚩尤借风伯雨师。蚩尤“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天大晦冥”,但最终仍被黄帝借玄女之符擒杀。古人说的应该就是这种场景吧。
4、小镇摩尔斯
9月3日~4日,进入萨斯喀彻温省。住穆斯乔和布兰登。
萨斯喀彻温也是草原省,但丘陵渐多。靠近马尼托巴省,公路两侧开始有疏疏落落的林木和池塘了。在这个省旅行,印象最深的是个百年小镇摩尔斯。当时饿了,想找地方吃东西,顺着岔道往里走,无意进入了这个小镇。里面只有一条街,不到一百米长。沿街有几个店铺,包括一个小超市,一个咖啡店,以及一个保龄球馆。阳光下,四处都是静静的,可以听到蜜蜂的嗡嗡声。街边房子都很旧,有一种萧条的气氛。镇上的居民在街上相遇,会将汽车头对头地停在马路中间聊天。一个女人看我骑着哈雷在街上转,不满地嘟哝着什么。在咖啡馆要了一个汉堡,份量大的惊人。问老板娘镇上有多少人,她没好气地说:“什么镇啊,就是一个村。人都走光啦,现在只有三十多户了”。镇中心的教堂边有一个碑,上面镌刻着:“1902年~2012年。谨纪念因梦想和奉献建造了此镇的那些先驱者,以及现在和将来的人们”。问一位消防员镇上有没有旅馆,他摇摇头,说以前有一个,现在关门了。感觉这个镇有故事,但无处栖身,只好走了。
在萨斯喀彻温旅行的两天都是下雨,到处都是湿嗒嗒的。不过在卡尔加里买了雨衣,因此可免受湿衣困扰。雨忽停忽下,时大时小。好处是下雨风就小,不用担心被风刮倒。坏处是逼的我又不断地超车,否则跟在别人车后满身泥水。在旅馆研究气象预报,发现这一路刚好夹在一股冷暖气流的当中。在我前面的温尼伯,这几天气温高达30多度。但在我身后的卡尔加里,气温下降到十几度。冷锋强劲,从西北方往东南方走,暖锋则顽强抵抗,双方时进时退。天上神仙打架,苦了地上的骑车人。抵达布兰登的第二天早上,正要出发时,突然天上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想了半天还是不敢走。好在一小时后雨过天晴了。之后就再也没下过雨。
在布兰登旅馆边上的希腊餐厅吃晚饭,大赞!这大概是我出来到现在吃到的最可口的饭菜了,谁说希腊人没出息来着?当晚多喝了一些酒,微醺而归。
5、温尼伯印象
9月5日,进入马尼托巴省,住温尼伯,依例休整一天。
马尼托巴省与美国的明尼苏达州相邻。温尼伯是省会城市,也算加拿大第八大城市。但进入这个城市就感觉它破败。道路都是裂缝,路面也颠簸不平。建筑多是灰头土脸的。市中心的古堡酒店号称有一百多年历史,但里面充满了陈腐的气息。最令人受不了的是这里的蚊子,猖狂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稍微在河边或草地上走走,就会遭到大举围攻。后来我在路上遇到一位来自温哥华的驴友,说起温尼伯的蚊子,他大笑说,全加拿大的人都知道,温尼伯人是从小被蚊子喂大的。
9月6日,星期天。离酒店一箭之地有两个博物馆一个美术馆,这天就在那里晃掉了。先看加拿大人权博物馆。很奇怪这个馆为什么设在这个城市,看介绍是加拿大电力公司资助的。这个馆的外形像个摩托车头盔,但盔顶上又树着一个尖塔,活像中国古代将军盔帽上的枪尖。在里面看了两个多小时,不知道叙事的主线是什么。好像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从二战跳到环保,又从西方跳到东方。其中涉及中国的事件和人物缺乏代表性,相关展览的陈列也有点哗众取宠,心思都放在新媒体和视觉上,但真正能让人深思的东西不多。在这方面,窃以为以色列的大屠杀纪念馆是世界上同类博物馆中做的最好的。
在人权馆漫游,忽然想到今后中国应该好好设计一个文化大革命博物馆。这其实就是一个专题人权馆,全世界将绝无仅有。巴金晚年呼吁了这个事,虽无人响应,但相信将来迟早是要做的。与其等待今后,建议不如现在就由专家来进行论证和研究。我相信建博物馆首先应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它的规模、位置、展馆分布,以及展品陈列都有一定之规,不是拿钱就能堆的出来的。最重要的,是博物馆的主旨。建这个馆是用来批判过去,还是为了面向未来?文化大革命是全人类最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对这段历史进行客观整理和深刻思考,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强国梦不可回避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中国社会现在正处在进行历史反思条件最成熟的时刻。希望能见到有识之士运筹此事,令我辈能在有生之年参观中国自己的人权馆。
温尼伯美术馆不大,展品也一般。有一个因纽特人的雕刻展比较有特色。里面的石刻都是因纽特艺术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夸张,但不滑稽。有些作品甚至还能让人回味无穷。但这个美术馆最值得称道的是,令我初识了加拿大七人画派。据介绍,这个画派建立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当时他们发起了革新运动,推动了加拿大风景画和人物画的创作,对这个国家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七人中的核心人物是劳伦斯.哈里斯。他在美术馆里的作品只有两幅,但风格与其他画家迥然不同。哈里斯后来醉心于通灵学,因此他的画有一种剑走偏锋,令人怪异的境像,让我一见倾心。我对他的一副苏必利尔湖和云尤为倾倒,问美术馆是否有此画的复制品,结果失望。
还有一个铁路博物馆,是温尼伯的老火车站改建,也十分有趣。
6、当地八卦
在布兰登的希腊餐厅等上菜,看当地小报八卦,头条新闻令人忍俊不禁。说是有个葡萄牙游客鲁道夫.卢普斯,随一个旅行团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旅行。他们包船在道格拉斯运河航行时,一只鹿在水里游泳。经过船边时,卢普斯抄起鱼叉打了它一下,鹿躲开后游到岸上跑掉了。当地动物保护官员听当地居民告知此事后向当地法院起诉了卢普斯。尽管这位倒霉的葡萄牙商人早已回国了,法官仍判决此人应缴纳罚款1加元!同时还命令他必须向当地动物保护基金捐款5000加元。这都什么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