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发布 / 君合人文 / 君合人文详情

君合29周年特辑丨君合之合

2018.04.13 何侃

编者按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划过,君合即将迎来成立29周年的纪念日。再回首,翻看何侃律师当年在君合25周岁生日时所作的这篇《君合之合》,不觉感叹:纵然时光匆匆,芳华依旧,记忆犹在,愿君合明天会更好!




引言


君合成立至今已经25年了。尽管和欧美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律师事务所相比,君合还很年轻,但君合已然用短得多的时间完成了从初生到壮大的历程。从2002年12月9日,我以实习生的身份第一次踏入上海办公室,到今天也近12年了。在过去的12年里,我完成了从实习生到律师、再从律师到合伙人的身份转换,而不变的是,我始终是一个君合人。


同龄人中,12年里没有换过工作单位的怕是屈指可数。而更有意思的是,在君合,和我有着相同或相仿经历的同事还不少,我们略带嘲讽地自称为“君合Baby”。君合犹如一个强大的磁场,把每个人紧紧地联系在这个平台上,尽管我们始终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尽管我们每个人对君合都有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抱怨,尽管我们时常受到外界的诱惑,尽管我们不时怀疑自己的坚守是否值得。 


在过去的12年里,君合的变化可谓巨大。这样的变化体现在事务所人员的成倍增长、办公室数量的增加、专业门类的丰富,以及在国内外业界影响力的提升。而在我看来,没有变化的是君合人独有的气质和文化。这种气质和文化可以用一个“合”字来概括,却极难用更具体的文字来描述、形容。

 

12年前,君合上海办公室的规模不大,用我的话来说,是“三张桌子”的规模,原因是当时办公室楼下一家名叫“锦川”的小餐厅有两张大圆桌、一张小方桌,足以容下当时上海办公室几乎所有同事在一起午餐;12年后,尽管再也无法形成当年大团圆式的午餐模式,却也培育了各种固定的或不固定的饭团。

 

12年前,《君合人文》还是自制小报的形式,篇幅限于一张A3大小的纸;12年后,我们已经可以自豪地呈现这本无论从装帧还是内容都称得上专业的杂志。这本杂志忠实地记录了君合人工作以外的另一面,是君合文化的载体之一。

 

12年里,已经数不清有多少同仁离开君合,或出国读书,或加入其他事务所,或选择成为君合的甲方,或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职业路线。但我和我的现同事和前同事们却始终联系在一起。我们时常在微信、老友会、电话里相互留言,互诉苦衷,互致问候,彼此关心,不曾真的断了联系。

 

12年里,有诸多业界高手加入君合,君合也一度被称为“创始合伙人俱乐部”,而无论对内还是对外,君合人的统一形象似乎是低调、保守、严谨、稳健。这种气质在我看来,犹如一种特殊的润滑剂和粘合剂,使得每个自主性极强的律师(包括业内的大腕)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收敛自己、契合他人。

 

12年过去了,我不敢说自己真正看懂了君合,但我相信“君子之合”是对君合特质最好的概括,也是君合的生命力之所在。25年前,君合的创始合伙人就有了合为上的境界和理念,为中国律师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回看历史,不得不佩服前辈们当时的远见。25年后,君合合伙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还是如何促进合作、形成合力。未来,对“合”字本身的理解和探讨也定会持续下去,不仅在思想务虚的理念层面,还会在制度建设的执行层面;既会体现在对外的合力竞争,也会体现在对内的团结关爱。君合的规模在变、成员在变、地点在变、业务在变,而我相信不变的是文化、是愿景、是合力。

 

祝君合25岁生日快乐,愿与君合共成长。


结语


 12年前,我从一个新人的角度写过一篇题为《一个新人眼中的君合人》的文章。12年后,我试图以这篇文章再次描述我眼中的君合。

——2014年7月31日夜


君合是两大国际律师协作组织Lex MundiMultilaw中唯一的中国律师事务所成员,同时还与亚欧主要国家最优秀的一些律师事务所建立Best Friends协作伙伴关系。通过这些协作组织和伙伴,我们的优质服务得以延伸至几乎世界每一个角落。
北京绿化基金会与君合共同发起的“北京绿化基金会碳中和专项基金”,是中国律师行业参与发起设立的第一支碳中和专项基金。旨在充分利用公开募捐平台优势,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宣传碳中和理念,鼓励和动员社会单位和个人参与“增汇减排”、“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